2018年12月6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主办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系列讲座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来自埃及米尼亚大学艺术系的伊斯兰考古学教授——马罕茂德•易卜拉欣。出席本次讲座的还有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的任大援教授,他也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首席专家。讲座由我院李真副教授主持。

易卜拉欣教授图文并茂地回顾了作为两大文明古国的埃及与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与交往历程。他指出从古至今中埃两国之间文明的交流与互鉴从未断绝过,两国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遗产,历史也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易卜拉欣教授以图证史,生动明了地介绍了中国和埃及的地理位置,以及历史上中国与埃及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三条路径;随后,他又通过展示相关的阿拉伯文书法、竖琴、彩釉和大门拉环等图片说明中埃文化有很多的共通之处,以及两国之间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一直进行着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最后,易卜拉欣教授介绍了在中国与阿拉伯文化交流中有着重大贡献的两位中国的翻译家:马坚和纳忠,对两位老先生的成就表示了钦佩。讲座结束后,现场师生就讲座的一些内容与易卜拉欣教授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在场师生受益良多。

易卜拉欣教授最后表示,他对在习近平新时代下中埃关系的发展充满着信心和希望,也认为中国“一带一路”的倡议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战略眼光,对沿线各国都将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为推动中埃合作将起到巨大的作用。他坚信中埃关系会在各方的努力下迈向历史的新阶段。

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2018级硕士生宋玲君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