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基础是国家语言能力。中心紧紧抓住这个关键问题,以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外语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工作实施意见》为突破口,加大非通用语种建设,优先建设涉及国家外交、能源、安全和文化利益的国别和地区语种,有计划、有步骤地增设相关专业。为配合“一带一路”战略,迄今已增设孟加拉语、哈萨克语、乌兹别克语、拉丁语、祖鲁语、吉尔吉斯语、普什图语、梵语、巴利语、阿姆哈拉语、尼泊尔语、索马里语、泰米尔语、土库曼语、加泰罗尼亚语、约鲁巴语、格鲁吉亚语、塔吉克语、亚美尼亚语、阿塞拜疆语、阿非利卡语、马达加斯加语、马其顿语和蒙古语等二十四个语种。“十三五”期间,北外外语语种专业计划将达到100个。自2012年始,北外全面启动了“欧盟语言文化教学研究平台”和“亚非语种群专业建设平台”的建设工作,对“十二五”期间北外的非通用语种专业的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截至2015年秋季学期,北外已将29个非通用语种纳入了“第三外语”模块,包括斯洛文尼亚语、克罗地亚语、挪威语、爱沙尼亚语、拉脱维亚语、阿姆哈拉语、梵语、拉丁语、马耳他语、立陶宛语、希伯来语、吉尔吉斯语、亚美尼亚语、蒙古语、泰米尔语、孟加拉语、菲律宾语、波斯语、越南语、印尼语、印地语、土耳其语、泰语、僧加罗语、缅甸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日语、德语。任课教师除本校之外,还有来自北京大学、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及中央党校等单位的专家学者。
到2017年,中心牵头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开设的非通用语种专业数量将达到94种,实现所有与中国已经建交国家官方语言全覆盖。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大胆创新,坚持将人才培养与人才使用相结合,以育为主,努力培养既精通对象国语言,又熟悉对象国国情的非通用语种人才,坚持本土培养、外送培养和邀请对象国专家来华授课相结合。2015年,中心全面启动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国际合作培养项目,与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并先后从全国选拨了★★名学生送往英国和法国学习。该项目在教育部、中联部、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安全部、财政部、商务部、文化部等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大大加强了中心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尤其是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的需求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