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这项工作要从学科建设做起,每个学科都要构建成体系的学科理论和概念”。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正是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做好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提高我国国际话语能力的重要举措。项目由教育部、国家语委牵头,外交部、文化部、民政部、国新办、新华社、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参加的部际联席会议总体协调实施,并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立项。该工程旨在梳理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和民族思维方式、体现中国核心价值的思想文化术语,用易于口头表达、交流的简练语言客观准确地予以诠释,在政府机构、社会组织、传播媒体等对外交往活动中,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多了解中国国情、历史和文化。
该工程聘请权威专家成立顾问组、专家委员会、学术委员会,聚集了国内外40多所高校、学术文化机构的力量。著名学者李学勤、张岂之、林戊荪、叶嘉莹等应邀担任顾问,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韩震教授担任专家委员会主任,来自历史、哲学、文学文艺、译审等学科领域90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参与,同时特邀知名汉学家参与英译文审稿工作。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是对中华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最基础的范畴、概念和重要命题的整理和传播,这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思想文化,建立当代中国人自己的话语体系,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推进我国的基础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术语的发布与出版,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在百度搜索引擎上的搜索页面突破200万。美国汉学家艾恺(Guy Alitto)、德国汉学家顾彬(Wolfgang Kubin)、美国汉学家安乐哲(Roger Ames)、比利时汉学家魏查理(Charles Willemen)等,均给予高度评价。
项目介绍: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简介

为做好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整理和传播工作,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以下简称“工程”),并建立了由教育部、国家语委作为召集单位,中央编译局、中国外文局、外交部、民政部、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务院新闻办、新华社、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十一个部委(单位)为成员的部际联席会议机制,负责统筹协调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作。
“工程”的设立旨在梳理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和民族思维方式、体现中国核心价值的思想文化术语,用易于口头表达、交流的简练语言客观准确地予以诠释,在政府机构、社会组织、传播媒体等对外交往活动中,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多了解中国国情、历史和文化。“工程”聘请权威专家成立顾问组、专家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制定中华思想文化术语遴选、释义、翻译规则并开展相关工作,同时特邀知名汉学家参与英译文审稿工作。秘书处设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目前,“工程”组织文、史、哲学科及翻译领域权威专家70余人,经过前期缜密研究,反复论证,已遴选、释义、翻译中华思想文化术语逾百条,作为首批成果向社会发布,推荐和鼓励社会使用。
“中华思想术语传播”工程。该工程是经刘延东副总理批示,由教育部语信司牵头,协同国家有关部委,北京外国语大学负责具体实施,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负责落实。“中华思想术语”是中华语言文化中最重要的内容。全面整理“中华思想术语”,借助“走出去”工程和现代化的传播手段,逐步向海外译介、传播“中华思想术语”,已经成为当前传播中国文化和“中国声音”而必须集合国内外各方力量全力为之的、刻不容缓的任务。该工程专门成立由教育部、国家语委、外交部、文化部、商务部、国新办、新华社、新闻出版与广电总局、总政治部等单位参加的部际领导小组总体协调该项目的具体实施。由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韩震教授担任首席专家。工程将深入研究古代、近代中华思想文化在世界文化传播中的规律、得失,借鉴和吸收我国港澳台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在思想文化传播方面的成功经验;制定完整系统的传播方案,利用一切传媒及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涉外政府机构及民间团体特别是孔子学院的作用,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直接参与或支持中华思想术语的国际传播。
该项目以整理、诠释、译写、传播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为主要内容,包括: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核心术语研究,中国传统文艺思想中的核心术语的整理、诠释与研究,中国传统史学思想中的核心术语的整理和诠释与研究,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英语翻译、国际表达与传播研究,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数据库的建构与应用研究等五个核心课题。课题的开展立足中华传统的思想文化,通过全面系统的整理与诠释,推荐和鼓励社会使用其成果,以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的方式,让世界更客观、更全面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华民族的过去和现在,了解当代中国人及海外华人的精神世界,从而推动国家间的平等对话及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借鉴。项目研究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思想文化,建立当代中国人自己的话语体系,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进展:
在教育部、国家语委的统筹下,“工程”团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前期调研和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严密的工作流程(术语遴选、中文释义撰写、英文翻译、汉学家润色译文、资深外宣专家审订等)。在翻译中,除了遵循一般性的翻译规律外,“工程”团队针对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内容的特点,确立了“准确诠释、贴合语境、尊重文化”的翻译原则。
2014年12月,“工程”首批81条术语正式对外发布。2015年5月,《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第一辑)出版,同时推出精装本;2015年11月,《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第二辑)正式出版。2016年1月,《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第二辑)在印度国际书展首发;4月出版《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第三辑),并在伦敦国际书展上做新书发布仪式。2016年11月,《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第四辑)将举办新书发布仪式。经专家反复研讨,已完成术语编译400余条,遴选并确定术语备选条目900余条。
术语的发布与出版,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在百度搜索引擎上的搜索页面突破200万。《人民日报》(2015年3月19日版)发表专题评论,认为:“有关中华思想文化的……译法纷纭,水平参差,极易引发歧解,极大影响了‘中国声音’传播的质量和效果……‘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正为此做着努力。教育部、国家语委集合国内外文史哲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立足于国际传播的角度,筛选、整理包括‘道’‘仁’‘义’等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特征与思维方式的核心术语,并据此译成英语及其他语种,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维护文化主权。”《北京晚报》、新华网和《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分别作了专题报道,中新网、新华网等英文网站刊登了相关英文报道。
在整理、诠释、译写、传播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过程中,“工程”团队感到:如果要深度挖掘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中既能反映中华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文化特征,又具跨越时空、超越国度之意义,以及富有永恒魅力与当代价值的含义和内容,并将其译成英语等语言,必须要有深厚的学术理论及学术研究作为支撑。2015年11月7日,“工程”团队以“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整理、传播与数据库建设”为题,成功申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立项。相关评审专家认为:“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大多是中华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最基础的范畴、概念和重要的命题,具有开创性或承先启后的意义,将其作为全新的概念提出,是理论和学术上的创新,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整理和传播这些术语并建立数据库,对于推进我国的基础文化建设有重大意义。”
课题立项后,课题组成员已先后发表了11篇相关论文:《理解中国学术思想的文脉》《汉末魏晋以“清”为美探源》《“不学诗,无以言”考论——概念史视野下的春秋时代》《明末晚清logic的汉译历程》《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英译原则以及运用》《自然与治道:先秦诸子自然状态学说的比较研究》《经学思想史视域中的先秦〈诗〉学文献》等。
在推进术语整理及翻译工作的同时,“工程”团队通过图书出版及版权输出、会议研讨、网站及新媒体宣传、展览等方式进行立体化传播。具体工作成果如下:
一、利用研讨会、学术讲座、版权输出,扩大影响力
2015年6月,在“第四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上,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第一辑)》首发,“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韩震在开幕式上做题为“掌握议题设置权 提升文化传播能力”的主旨发言。秘书处代表“工程”团队,分别于2015年4月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办的英文报刊负责人培训班、2015年6月国新办主办的对外传播研讨会以及2016年6月的“第六届亚太翻译论坛”、2016年9月的“第二届中央文献翻译与研究论坛”上介绍术语和英译经验。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秘书处所在单位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利用其丰富的国际合作资源,分别与马来西亚理科大学出版社和亚美尼亚Vogi-Nairi 文化艺术中心签订了版权输出合同,成功输出《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第一辑)》的马来西亚语版和亚美尼亚语版。同时,面向“一带一路”国家的版权推荐和输出工作,亦在有条不紊地展开。
二、发挥新媒体优势,针对不同读者,深化影响力
2015年2月,“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网站”正式上线。2016年4月,网站进行了第二期的升级。网站包含“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数据库”,通过网络数据库平台向社会公众提供术语知识的检索服务。正在升级中的网站2.0版本,将大大增强“工程”及专家与普通网友的互动性,从而引导更多的人主动地参与到相关的研究和传播工作中去。
“工程”还开通了微博、微信公众号,利用移动网络应用,将术语相关信息更便捷、更迅速地传递给受众。微信陆续推出《“浑沌”的故事》《开学第一讲:不学〈诗〉,无以言》《重阳节里的小“九九”》《从〈琅琊榜〉看中国古代的宗法情结》等作,结合当前文化热点,图文并茂,语言活泼,受众反响热烈,转发率极高。
三、结合艺术形式,对“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做“有温度”的展示
2015年10月24日,“工程”在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举办了以“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为主题内容的大学生创意书法展——“东方智慧: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书法作品展”。本次书法展极具创意地将“中华思想文化术语”这一“中国内容”与书法艺术这种“中国形式”相结合,融合图书出版与艺术鉴赏,向英国大学生传递“东方智慧”,并以此契机增进中外青年群体的情感互动,促进中西文化交流,让世界更客观、更全面地了解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2016年4月启动的“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大赛以大赛的形式向青少年宣传术语。大赛宣传覆盖了11个城市的143所学校,个别学校还邀请术语工程的学者做了专题讲座,比如文艺组的吕玉华老师在人大附中做了“从‘文以载道’谈思想文化术语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意义”讲座。比赛期间,在上海、南昌、洛阳、青海四地,还同时启动了“中华思想文化调研暑期专家训练营”,由部分专家团队成员参与,旨在推行“术语工程”及中华传统文化。
四、牵手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共同开发“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研究丛书”
每年外研社都会与不同的国外出版界的合作伙伴进行交流,“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丛书是版权经理们首要推荐的产品,“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研究丛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引起了施普林格-自然集团的兴趣,产生了与我社合作开发这样一套高端学术图书的想法。 经过大量的前期往来函件的沟通,双方确定了合作框架,并确定了首批出版不少于5本的图书。2016年8月23日,双方正式签约。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工程”海外推广情况
海外推广术语工程方面主要有以下情况和成果:
一、《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第一辑,马来语版)由外研社版权输出马来西亚理科大学出版社(Penerbit USM),双方于2015年11月签署出版协议。该书将以外研社和马来西亚理科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的名义推出。对方负责马来语版的翻译、编辑、出版及发行(发行区域包括马来西亚及新加坡、文莱等讲马来语的国家)。这是《中华思想文化术语》首次达成海外版权输出。目前外方已完成第一辑的翻译工作,预计2017年上半年出版。
马来西亚理科大学出版社(Penerbit USM)是马来西亚理科大学(Universiti Sains Malaysia,简称USM)下属出版社。USM是马来西亚学生人数最多的著名综合性大学,提供500多个专业领域的硕士和博士课程。USM也是马来西亚公认的三所研究性大学之一,其卓越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在过去的10年中获得过众多国际奖项。
二、《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第一至三辑,亚美尼亚语版)由外研社版权输出亚美尼亚Vogi-Nairi文化艺术出版中心,双方于2015年12月签署出版协议。该书将以外研社和Vogi-Nairi合作出版的名义推出。对方负责亚美尼亚语版的翻译、编辑、出版及发行。这是《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继马来语版后,再次达成向“一带一路”国家的输出。目前第一辑已出版。
Vogi Nair文化艺术出版中心于1998年建立。除图书外,2002年起,该中心出版了文学艺术翻译杂志“Gegharm”,除发表亚美尼亚语文学外,还发表俄语和英语文学。过去两年里,Vogi Nair艺术中心出版的翻译著作包括约瑟夫•布罗茨基、列夫•古米廖夫等人的诗集,谢尔盖•多甫拉托夫、瓦•沙拉莫夫等人的散文,以及尤里•洛特曼、米哈伊尔•巴赫金等人的文学艺术专论。
三、在今年8月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西班牙大众出版社(Editorial Popular)与外研社达成合作意向,对方决定在西班牙出版术语系列全部9辑图书。双方将就此签署整体9本书的合作框架协议。在这一框架协议下,双方将先行落实已在中国出版的前三辑的版权合同,并启动西语版的翻译编辑工作。目前双方正在就合同各项细节进行最后确认。
大众出版社是西班牙最知名的中国主题类出版社,已翻译出版近百种中国主题图书,包括“人文中国”和“中国之旅”系列丛书,以及王安忆、迟子建等中国当代作家的代表作。出版社社长梅赛德斯·卡勒罗(Mercedes Calero)女士因其在出版中国主题类图书和中西文化交流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获得了今年的第十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四、在今年8月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外研社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Springer-Nature)签署“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研究丛书”(英文版)合作协议,授权施普林格·自然集团旗下的国际学术出版社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Palgrave Macmillan)出版该系列丛书。此前双方的合作已涵盖英语、汉语、科学和学术出版等多个领域,是多年的战略合作伙伴。“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研究丛书”是外研社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合作的又一具有重要意义的项目,不同于单纯的版权输出,本次合作将邀请“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系列图书的作者针对书中西方读者感兴趣的术语,用更多的篇幅,阐述每一条术语的发展脉络及历史变迁,并在Palgrave Macmillan出版社的知名学术期刊Pivot中出版,面向海外发行。这一强强联合,不仅将在外研社和施普林格·自然的合作版图中添加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将为全球读者呈现上一场中华传统文化的饕餮盛宴。
项目成果:
1、图书封面:1-3辑,包括平装和精装,共6本;






2、输出的图书(马来西亚语和亚美尼亚语)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