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敦煌到犁靬——浙江大学新获丝绸之路外文文献展(一)》隆重开展
来源:浙江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 日期:2015年05月20日
作为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和浙江大学图书馆高度共识、通力合作的结晶,今日(5月18日)下午2点,《从敦煌到犁靬——浙江大学新获丝绸之路外文文献展(一)》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基础图书馆隆重开幕。171本关于丝绸之路艺术与考古研究的一手文献,包括考古报告、考古调查以及研究著作分别安置在量身定做的专业展柜内,正式亮相。这个展览,不仅是我校图书建设成绩的一次展示,也是我校提升通识教育水平与推动“一带一路”学科建设的重要实践。
浙江大学副校长、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罗卫东,浙江大学出版社社长、图书信息中心主任鲁东明,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副馆长楼可程分别发表了讲话。我校杰出校友、李摩西医学教育基金会主席李摩西,文科资深教授张涌泉,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余逊达,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黄先海,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雪兵等二十余位嘉宾,以及我馆全体人员出席了开幕式。仪式由本展览策展人之一、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教育处陈雅飞主持。
罗卫东副校长回顾了四年来建设艺术与考古图书特藏的经过,他指出,我校近年建立的这一批与丝路文明相关的外文特藏,是目前国内高校最有系统的同类特藏之一,这为我校开展国际水平的“一带一路”学科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罗校长代表学校感谢博物馆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并希望浙江大学各单位能继续通力合作,共同推动我校通识教育和人文学科的发展,使我校的艺术和考古专题藏书能早日成为享誉国际的重要特藏。
开幕式后,由楼可程副馆长主持王炜林先生浙江大学兼职教授聘任仪式。缪哲教授介绍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王炜林院长。自1985年参加工作三十年来,王院长先后为配合国家基本建设项目参加了对紫阳白马石、马家营、汉阴阮家坝、铜川瓦窑沟和丹凤“商邑”古城等遗址的考古发掘,主持了对神木大保当、新华和华县泉护村、高陵杨官寨等遗址的考古工作,是中国考古界的领军人物。罗校长颁发了浙江大学兼职教授证书,他表示,浙江大学非常荣幸能聘请到王院长为兼职教授,充实我校教学和研究力量。王教授回赠韩休墓壁画复制品作为答谢;该墓去年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主持进行抢救性发掘,是2014年中国考古界重大发现。
仪式后,缪哲教授沿着展线的六个板块,为公众进行了详尽导赏,依次就展出的171种藏书逐一作了精彩介绍,并重点介绍了37种珍本藏书。缪教授为本展览图录特地撰写了长篇专文,将于明日开始于博物馆微信和网站推出。
http://rwsk.zju.edu.cn/index.php?c=Chinese&a=detail&catid=78&id=13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