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宗教学概论研修班”开班典礼圆满完成

作者: 时间:2017-10-22

10月11日下午,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宗教学概论研修班”开班典礼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东院行政楼504会议室举行。

北京大学宗教研究院院长张志刚、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孙有中、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院长张西平、北京外国语大学科研处处长张朝意、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院长魏崇新、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梁燕、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主任车琳、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丁超、北京外国语大学长青学者、炎黄学会副会长任大援、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系主任邵建国、北京外国语大学新闻学院院长章晓英、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副院长佟加蒙、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教授石云涛、北京外国语大学拉丁文化中心主任麦克雷以及北京外国语大学报名参加“宗教学概论研修班”课程的青年教师参加开班典礼。开班典礼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院长张西平教授主持。

张西平院长作为“宗教学概论研修班”的组织者,首先简单介绍了参加开班典礼的各位领导以及报名参加“宗教学概论研修班”的青年教师。随后,张西平教授以“人文”一词引出人文学科建设在北外双一流学科建设中的作用,阐释了历史、宗教、哲学、艺术等人文学科的重要作用。张西平教授指出:“宗教是人类文明之根”、“一个学者如果没有宗教学的知识和训练,不仅无法理解当今这个复杂混乱的世界,在学术研究上也会显得肤浅”。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开设“宗教学概论研修班”,其目的就在于推动北外人文学科的建设,在语言和文学学科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北外的历史、宗教、哲学、艺术学科的发展和建设。

张朝意处长指出,这是北外历史上第一次开设这样的课程,也是北外历史上第一次提供这种系统学习、交流宗教知识的平台,意义重大。“宗教学概论研修班”的开设既是高研院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也响应了时代的要求,特别是北外现在这个讲究转型、发展、升级和双一流学科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致力于把北外这样一个人文气息比较浓厚的学校变成一个人文底蕴比较深厚的学校。

魏崇新院长、梁燕院长都在发言中指出,宗教是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产物,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宗教也依然对一个人的信仰和思维方式产生着重要影响。

北京外国语大学不仅仅是一所语言类学校,它也有着自己的人文研究传统。在“宗教学概论研修班”开班典礼上,丁超教授和佟加蒙教授带我们一起回顾了北外宗教学研究先驱——文庸先生和邓殿臣先生的生平和学术事迹,尽管两位先生都已经仙逝,但他们的学术精神仍是我们建设北外人文学科的重要学术遗产。

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学术委员会成员石云涛教授指出,宗教研究博大精深,有很多可以进行研究的内容。无论是从事语言教学,还是文化研究,都要对宗教知识有所涉及。希望报名学习的老师可以在课程结束后有所收获。教师代表麦克雷老师也表示,非常荣幸可以和众多优秀的教师、学员一起交流、探讨。

此次开班典礼,我们特别邀请了北京大学宗教研究院院长张志刚教授作为教师代表发言。张志刚教授从自身的专业角度出发,通过一系列案例简单介绍了宗教领域的相关知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梳理了宗教和世界各大文明源头的关系,帮助我们了解宗教和民族、宗教和国际社会的关系,为我们进行下一步的学术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

岳岚老师作为学员代表,从宗教和汉语的关系出发,指出宗教以及宗教传播者对汉语自身的发展演变、汉语的域外传播、汉语的研究等方面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李灿老师也从自身的专业角度出发,指出宗教研究并不是我们北外研究的强项,但是宗教研究是与北外的研究相匹配的,北外的宗教学研究只欠一粒火种。尤其是近年来北外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北外的语言优势是一座亟待开发的宝藏,北外的多语种优势可以衍生成一片研究的沃土。

孙有中副校长最后总结发言,首先对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开设“宗教学概论研修班”表示了支持。其后,孙校长指出,“千灯万盏,不如心灯一盏”,希望通过课程将有慧心的老师组织起来,在学术研究领域有所创新,并希望本次“宗教学概论研修班”可以“续北外的宗教研究,燃青年之学术心灯”。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