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前期论证阶段。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随即,学校党委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领悟胡锦涛同志讲话精神,就全面提高北京外国语大学教育质量,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综合水平进行了认真研讨,特别是在推动协同创新方面统一了思想,形成了一致意见。
随后,在教育部系列工作会议精神中,推进协同创新成为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战略选择及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着力点。2012年1月18日,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领导主持召开首次“2011计划”工作会,及时传达教育部拟启动“2011计划”的最新动态,要求由学校科研处作为牵头单位,会同发展规划处、研究生处、教务处、孔子学院工作处等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前期论证工作。
2012年5月7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召开视频会议,正式启动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2011计划”。学校随即正式启动2011协同创新中心申报筹建工作,多次召开不同层面专家论证会和专题学习会,就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方向、建设内容进行广泛研究、调研和咨询。
2012年5月15日,北京外国语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签署战略共同体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提出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队伍建设和管理水平提高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推动两校共同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同时提出作为协同创新高校相互支持申报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
2012年7月25-28日,学校集中利用四天时间,召开专家论证会,最终明确北京外国语大学筹建申报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相关协同单位联络工作和建设方案文稿起草工作亦随即展开。
二是筹划组建阶段。2012年8月15日,学校正式下发《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申报工作方案》(北外校字[2012]168号),成立由书记、校长为组长,由主管副校长为常务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将学校“2011计划”申报工作目标概括为“七个一”,即成立一个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组织一场北京外国语大学与国家部委、行业单位共建仪式;举办一场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文化走出去成就展;出版一本著作《中国文化走出去年度研究报告》(2012卷)并召开首发式;召开一次中国文化走出去长城论坛;创办一个中国文化走出去宣传网站;撰写一份协同创新中心实施方案。《方案》提出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要求,立足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需要,充分发挥学校外语优势和国际化办学特色,有效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加强战略部署与顶层设计,实施一把手工程,建设具有北外特色的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
2012年8月28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牵头,联合多家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国内外高校共同组建的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成立。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出席成立仪式,并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杨学义、校长韩震一起为中心成立揭牌。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汉办、国家社科规划办、北京市教委、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方大集团等协同创新中心相关支持和参与单位负责人近200人参加了揭牌仪式。中心提出未来的重点建设任务是,创建一个北外与国家政府部门、国内外高校、企事业单位及国际组织联合组建的协同创新体;构建人才培养和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全球组织两个体系;重点实施智库营建工程、多语种复合型学科集群建设工程、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动态数据库建设工程、中国文化走出去人才数据库建设工程、中华文化与学术精品推广工程、汉语国际传播创新工程等6项文化走出去工程。
随后,协同创新中心不断推进与协同创新参与单位间的实质性合作,多次召开协同创新参与单位联席会,不断完善各类规章制度,确保协同创新中心良性运行。
2012年9月10日,与中国外文局签署协同创新合作协议,双方协同开展中国文化走出去高端翻译人才培养;中国文化与学术精品译介;中国文化与学术精品海外出版发行;中国国际舆情多语种研究;搭建中国文化走出去国内学术与实践对话平台和建设中国文化海外传播数据库等。
2012年9月15日,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签署协同创新合作协议,协同开展高端人才培养合作;开展科研创新合作;开展高水平创新团队合作;国际舆情分析与国家形象构建研究等。
2012年10月10日,与北京市政府外事办公室签署协同创新合作协议,协同开展中国文化走出去高端外语外事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与实践合作;首都文化走出去战略咨询智库建设。
2012年10月11日,与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签署协议,协同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相关数据库的建设;开展中国文化走出去相关课题研究;利用文化部建设的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平台”,建设覆盖全球的中国文化海外传播与研究平台和工作网络;开展“国家对外文化交流与世界文化研究基地”建设;联合举办中国文化走出去高层论坛、分语种走出去地区政策研讨会等;同意协同创新中心列席国务院对外文化工作联席会,并将《中国文化走出去年度发展报告》作为联席会制定成果发布等。
2012年10月12日,与中国-东盟中心签署协同创新合作协议,中国-东盟中心支持协同创新中心与东盟国家开展文化交流,加强双方在文化协同创新领域的合作;支持协同创新中心东盟国家语言学科建设;合作举办东盟国家驻华大使系列演讲活动;合作开展民间交流、区域与国别问题等领域的学术研究;合作举办有关学术会议和青年交流活动等。
2012年11月19日,与澳门大学签署协同创新合作协议,协同开展澳门学研究,建设澳门学研究基地;整理和翻译有关澳门学研究的文献和档案;开展澳门学学科体系建设;加强澳门学领域的高端人才培养与培训;开展高层学术交流活动,举办高端学术会议等。
2013年以来,尤其是参加首批“2011计划”答辩后,根据专家意见,及时查找不足,扎实推进建设工作,进一步明确国家战略急需,推动实体化建设,新吸纳多家协同创新单位。2013年8月30日,北京外国语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两校将在复合型高端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师和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展开合作。两校共同签署了《北京外国语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建设中国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与提升协同创新中心合作框架协议》、《北京师范大学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建设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合作框架协议》、《北京外国语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等三份协议。根据协议,两校将围绕2011计划建立合作关系,相互支持对方学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将各自拥有的、与协同创新中心相关的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等平台资源实现共享。
2013年9月,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李小琳与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韩震签署了关于“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开展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对外文化交流和民间外交工作等领域的合作。其中,首届“中华文化海外论坛”于2013年9月28日-30日在加拿大温哥华西蒙菲沙大学(SFU)举行。该论坛系加拿大2013年中国文化年暨第五届温哥华中国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一。论坛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协、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文字博物馆和加拿大中国文化促进会共同主办,取得了圆满成功。双方在合作框架下,共同创建了“中国文化海外传播”专项基金,双方委托“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按照基金会的管理条例进行基金的日常管理和运作,利用专项基金共同开展中国文化海外传播活动。
2013年10月,北京外国语大学与故宫研究院签署共建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开展海外汉学、故宫学研究,开展国内外藏中国文献、文物的整理研究,特别是在世界范围内收集与研究国外藏与故宫有关的外文文献,双方互聘人员,共同开展故宫学研究生联合培养等。
2013年12月,北京外国语大学与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举行《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与北京外国语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签字暨“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民营经济国际投资咨询顾问机构”和“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化人才培训基地”揭牌仪式。双方积极探索“校、会、企”三方合作新模式,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做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化人才培训基地”是我国首家民营企业国际化人才的培训基地。
三是发展壮大阶段。根据教育部2011协同创新中心第一轮评议结果,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作为面向文化传承创新类6所高校之一,进入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首批答辩高校。第一轮申报工作答辩结束后,中心认真总结答辩专家意见,深刻查找中心建设的薄弱环节和不足,就继续深化中心建设形成了若干意见,并就中心建设发展重点作出了工作部署。
首先,明确国家战略急需和重大任务牵引,完善中心建设目标体系。协同创新中心认真研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明确了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实施的基本内容、路径轨迹和努力重点。将原有的目标体系调整为“1152”,即:构建“1”个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急需的高端国际化人才培养综合体系;打造“1”个汉语多语种国际推广重镇;建设“5”大基础任务领域:中国文化价值观研究与国际传播;中国文学与学术经典译介;世界文化多样性研究;域外藏中国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中国企业全球发展文化支撑平台建设。实施“2”项文化走出去创新工程:世界汉学家汇智工程和中国文化走出去效果评估工程。此外,通过国家文化走出去重大任务开展,牵引协同创新中心整体建设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正在承担的重大任务主要包括国家战略急需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优势学科建设(教育部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中国书画全球整理与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和浙江省委省政府等大力支持)、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动态数据库(李长春同志批示,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京剧百部经典译介工程(刘延东副总理亲自启动实施)、中国文化走出去效果评估(文化部等单位重点支持建设)、欧藏中国文献收集与整理(国家“十二五”文化产业重大项目)、世界汉学家汇智工程(中宣部、文化部支持)等等。
其次,进一步推动体制机制改革,为中心运行提供优良的制度环境。体制机制改革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重中之重。中心对《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章程》、《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战略咨询委员会条例》、《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条例》、《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管理委员会条例》、《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价与奖励办法》、《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项目经费管理办法》、《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资源整合与开放共享实施办法》、《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人员聘用与管理办法》、《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资助受聘人员参加学术会议管理办法》等系列规章制度进行修订。随后,结合教育部关于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系列指导精神,重点对中心《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人员聘用与管理办法》、《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项目经费管理办法》、《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价与奖励办法》三个文件进行了系统论证和修订,新出台《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高校学生联合培养实施意见》、《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战略咨询委员会条例》等文件,在人事制度改革、经费使用、学生联合培养等重点领域破除了已有的体制机制障碍。
第三,深化与协同创新单位深层次、实质性合作。中心坚持“协同创新中心所有参与单位,必须有实质性合作任务和资源投入”的原则,不断深化与各参与单位间的协同。定期与参与单位召开联席会,深化合作领域,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实效产出。同时,坚持“流动、开放、多元”原则,根据国家文化走出去最新战略需求和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发展需要,不断吸纳新的协同单位参与。包括与商务部对外投资服务局、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开展协同创新,重点加强中国企业全球发展文化支撑平台建设;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院和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国际儒学联合会等开展协同创新,重点开展中国文化价值观与国际传播研究;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作家协会开展协同创新,重点开展以中国文学作品为重点的中国文学与学术经典译介;与浙江大学、故宫研究院、大象出版社等重点开展域外藏中国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与中央民族大学等单位,重点开展世界文化多样性研究等等。
最后,加强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统筹打造文化走出去国内、国际两支骨干力量。为确保协同创新中心目标体系建设任务落到实处,围绕中国文化价值观研究与国际传播、中国文学与学术经典译介、世界文化多样性研究、域外藏中国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中国企业全球发展文化支撑平台建设、中国文化走出去效果评估等,组建创新团队,明确首席专家、骨干研究人员具体职责与任务承担,打造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队”。同时,创造性开展世界汉学家汇智工程,打造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际队”。
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合作协议清单
序号
| 单位名称
| 文件名称
| 时 间
|
1
| 中国人民大学
| 人民大学 北外战略共同体合作框架协议
| 2012年5月
|
2
|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 共建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2012年9月
|
3
|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 协同创新战略合作协议
| 2012年9月
|
4
| 北京师范大学
| 北外 北师大共建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合作协议
| 2012年9月
|
5
| 文化部外联局
| 文化部外联局关于支持北京外国语大学建设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的函
| 2012年9月
|
6
| 外交部
| 关于推荐北京外国语大学申报“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函
| 2012年9月
|
7
| 中宣部
| 推荐信
| 2012年9月
|
8
| 文化部外联局
| 共建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合作协议
| 2012年10月
|
9
| 北京市外办
| 共建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合作协议
| 2012年10月
|
10
| 中国-东盟中心
| 合作备忘录
| 2012年10月
|
11
| 澳门大学
| 共建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合作协议
| 2012年11月
|
12
| 国家汉办
| 关于推荐北京外国语大学申报“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函
| 2012年10月
|
13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 关于推荐北京外国语大学申报“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函
| 2012年10月
|
14
| 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
| 关于推荐北京外国语大学申报“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函
| 2012年10月
|
15
| 北京师范大学
| 北师大支持北外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决定
| 2013年9月
|
16
| 北京师范大学
| 北师大 北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2013年2月
|
17
| 北京师范大学
| 北师大 北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2013年8月
|
18
| 北京师范大学
| 北师大 北外建设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合作框架协议
| 2013年8月
|
19
| 北京师范大学
| 北外 北师大建设中国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与提升协同创新中心合作框架协议
| 2013年8月
|
20
| 中国外文局
| 共建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合作协议
| 2013年9月
|
21
|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合作协议
| 2013年9月
|
22
| 故宫博物院
| 共建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合作协议
| 2013年10月
|
23
| 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商会
| 战略合作协议
| 2013年12月
|
24
|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
| 共建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合作框架协议
| 2014年4月
|
25
|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
| 共建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合作框架协议
| 2014年4月
|
26
|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
| 共建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战略合作协议
| 2014年4月
|
27
| 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
| 共建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战略合作协议书
| 2014年4月
|
28
| 中央民族大学
| 共建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合作框架协议
| 2014年4月
|
29
| 浙江大学
| 共建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合作框架协议
| 2014年4月
|
30
| 国际儒学联合会
| 共建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合作框架协议
| 2014年4月
|
31
| 中国日报社
| 中国日报社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合作共建协议书
| 2010年1月
|
32
|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2014年4月
|
33
| 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
| 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2014年3月
|
34
|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战略框架协议
| 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2014年4月
|
35
| 龙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2014年5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