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的牵头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历史悠久、教授语种最多、办学层次齐全的外国语大学。学校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彰显外语优势和国际化办学特色,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服务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在积极承担“把世界介绍给中国”这一传统使命的同时,努力践行“把中国介绍给世界”这一全新使命。
语言文化积淀深厚
中国文化走出去,必须依赖良好的对象国语言文化基础。没有语言,文化就不能走出去;没有适宜的“中国表达”,文化就不能“走进去”。因此,掌握对象国语言,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工具和手段;熟悉对象国文化,则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必要前提。建校七十多年来,北京外国语大学始终将语言、文化能力建设摆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和社会服务工作的核心位置。学校目前教授60种外国语言,其中23种为独有语种,到2015年,教授语种将增至70种,到2020年,增至90种。
在推进区域和国别文化研究方面,学校发挥地区语种完整的优势,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筹)、国别与区域问题研究中心建设为基础,将语种建设与国家战略利益急需紧密结合,从文化和价值观层面展开研究,成立了国别与区域问题研究中心70余个,打造公共外交与国际区域问题研究重镇。2011年,学校中东欧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中心、英国研究中心、加拿大研究中心4个中心被批准为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多语言教学和国别、区域文化研究优势,成为学校架设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完成中国文化走出去系列重大任务的根本保障。
人才培养特色鲜明
中国文化走出去急需储备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学校立足国家战略需求,积极挖掘人才培养内涵,稳步推进“高原山峰”人才培养计划,注重思想素质和意志品质教育,注重语言基本功和第二外语能力,注重学科交叉和专业复合,注重中华文化修养和跨文化交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国情怀”的复合型、复语型、高层次国际化人才。
学校以实施“探索国际组织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留学生招生及培养机制”、“探索地方、行业、企业合作共建新模式”三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为契机,整合学科资源,搭建国际化、跨学科培养平台,吸引国内外一流师资及国际组织资深专家、高级官员参与教学,建立研究生导师责任制和导师项目带动制,支持学生参与项目研究,推进各类联合培养研究生和校际交流项目,探索双学位项目,推行中外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同时,学校全面启动“国际化战略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本科“导师制”和本研一体化培养,创立了外语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国际发展渠道广阔
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拓宽国际路径与管道,建好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纽带。北京外国语大学目前已经与世界上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380所高校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其中包括美国耶鲁大学、英国剑桥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德国哥廷根大学等国外知名院校。学校国际化方面工作走在全国高校前列,资源优势显著。先后在亚、欧、北美14个国家承办了20所孔子学院,是目前国内承办孔子学院数量最多的高校。学校利用良好的校际交流渠道和国家项目支持,完善师生海外培养机制,85%的教师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的经历,90%的非通用语种学生在校期间获得一学期出国学习机会。
学校2008年获批汉语国际推广多语种基地,与孔子学院的建设相结合、与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相结合、与学校科研工作相结合、与出版企业走出去工作相结合,以非英语国家的汉语国际推广为设计主轴,积极承担政策研究、教材开发以及师资培训等项目,致力于为非通用语种国家汉语国际推广提供智力支持,服务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重点研发配合孔子学院教学使用的国别汉语教材及辅助工具书,计划出版22个语种、44册“汉外外汉对照”学习词典、8个语种《我的汉语课堂》和《中国文化读本》等书籍,学校承担的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重点出版项目《汉语900句》,以14种语言出版并在50个国家发行推广。
智库建设成效显著
着眼国家全球发展的战略高度,积极谋划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发展的战略蓝图,是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核心工作。北京外国语大学积极为国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国际学界搭建桥梁,推动中国学术与海外中国学的实践互动。早在1996年,北京外国语大学成立了国内高校首家专门研究海外中国学的学术机构——海外汉学研究中心,2006年更名为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成为校级重点实体研究机构。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全面研究世界各国关于中国文化研究的发展脉络、主要学术倾向和成就、各国对华政策制定影响因素等,定期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供世界重要国家和地区有关中国政策的研究报告,协助国家有关部门分析制定对策,发挥研究机构的智库作用。
学校先后承担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20世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域外的传播与影响”(2007)等系列研究任务;受教育部委托完成“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战略规划(2009-2010);受中宣部委托,完成策划“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动态数据库”(2010)建设方案;向中宣部提交的《关于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思考与建议》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得到全国社科规划办《成果要报》表彰;2010年,承担全国社科规划办公室的重大委托项目“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动态数据库”的建设,是当前系统研究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窗口,对制定国家全球文化发展战略、推动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建设内容之一。此外,受国家汉办委托,完成了《世界主要国家语言推广政策研究》、《世界主要国家语言传播机构运作机制调研》、《世界主要国家语言传播教师培训调研》等专项任务。